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但对冬麦来说,这也是播种的季节。纳质院里忙忙碌碌,一边收着地里的各种豆类,一边忙着耕地种麦。麦是主粮,首先要保证的,到了播种的时候,不管地里的豆有没有完全成熟,都要割回来,最少也可以作为优质饲料喂马。
徐平站在纳质院里的院子里,看着地上摊开正在晒的大豆,问身边的张载:“今年忙了一季,收成如何?这豆是开春种下,看起来收成不错。”
张载道:“依现在来看,收的菽豆不少。不过吃的米麦,还是要劳州里发给。”
“慢慢来吗,只要事情做起来,总会越来越好的。”徐平转过身,“把纳质院搬到这里来,一是在城中占着偌大的房屋,多有不便,再一个就是让这些质子有些事做,划出地来让他们自耕自食。你在这里管着他们耕种,推行井田,效果如何?”
“好,非常好!”说起井田,张载便有些兴奋。“我前些日子也读了节帅编的《富国安民策》,里面讲起天理即人欲,人欲即天理,天人合一。此话甚有道理,家富则国安,国安则天下太平。人之欲,首要足食,故一家之政始于烹饪,一国之政在于足食。有道是家不富,则志不宁,何谓家富?衣食无忧也。衣食来自于哪里?俱是从田土之中来。故孟子云仁政必自经界始。贫富不均,教养无法,要想天下大治,其余都是苟且小术,惟有平均田地,划分井田,才是长治久安之法。假使耕者有其田,则人无遗力,地无遗利,一手一足无不耕,一步一亩无不稼,民力尽矣,地力尽矣,何愁民不富足,民富何愁国用不足!”
后面的这几句话,是李觏的理论,指出井田制不但是让耕者有其田,另一方面还让天下无旷土,两者都做到,则国富民安。张载的井田制思想是自李觏传承而来,不过李觏重在以志逆意,似托圣人之言阐述自己的理论,而张载则更加注重把这思想纳入到理论体系之中。李觏是反孟子的,张载则是尊孟的,有这种分别非常正常。
徐平没有接张载的话,问他:“秀才,你在纳质院大半年,带着这些质子种了一季的粮食,现在前季已收,下季在种。我且问你,要想产出粮食来,有哪些不可缺少?”
张载愣了一下,显然以前没有精细地考虑过这个问题,在心里盘算了一下,道:“产粮自然不可少了田地,这是根本。除了地,自然还要有人耕稼。地力、人力,缺一不可!”
徐平不动声色,问道:“除了地和人,还有哪些呢?”
张载掰着指头慢慢算着道:“还要有牛,没有牛,全靠人力,耕不了多少田地。除了牛之外,犁、耙、耧,也都不可缺少。还有——”
徐平笑着摆了摆手:“且住,看来这一年,你还没有想明白这个问题。秀才,要想五谷丰登,民富国强,单单讲田地是不够的。没有人稼穑,地里长出来的只能是杂草。但是到了现在,只是有人也还是不够的。还要有牛来耕来种,还要有水渠水车提水灌溉,还要有锄头来去地里的杂草,还要有车来把收割的庄稼运到家里来,还要有碾子把谷变作米。凡此种种,都是种地不可或缺的东西。你只讲平均田地,那这些怎么办?牛要怎么养?其他犁、耙、耧之类要怎么办?水渠怎么开?浇地用水怎么分?想过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