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何难?就是你们不便回族里,也可以让族里的人来看你们。”
听了徐平的话,少年不由笑道:“相公莫不是在消遣我们?一入纳质院,就等闲不能离开,有在这里关了几十年的呢!秦太尉允我三五年离开,不知道多少羡慕!”
种世衡沉声道:“经略相公何等身份,如何会说闲话?从今以后,你们不必关在纳质院里,出去跟秦州百姓一样过日子,只要对朝廷恭顺,便跟常人一般!”
此时得了主管的公吏咐咐,纳质院的人都纷纷聚到前院来,听见种世衡的话,一下子便就像炸了锅一样。为什么要纳质?就是让纳质的部族投鼠忌器,如果有异动的话,先把质子的头砍了祭旗。可以自由活动,如果跑了怎么办?朝廷真能这样做?
纳质子是上古时代传下来的风俗,特别家国一体的春秋战国时代,非常盛行。当家与国的联系不再那么紧密,这种行为也就没有多大意义了。宋朝要求属下部族纳质,一是蕃羌部族主要是以家族为单位,再一个是为了跟周边强力政权争夺势力范围。党项等强势政权会要求附属的蕃落纳质,宋朝的行为很大的原因是为了应对他们。对于朝廷来说,主要还是靠制度等方法统治属下蕃部,纳质的作用没有想象的那么大,管理就很粗糙。这些质子既然作用不大,在秦州官员的心里便也就没什么地位,一关了之。
并不依靠这些质子统治属下蕃部,那又何必关着白白浪费粮食?这种没有好处的事情徐平不想做。有党项在一边虎视眈眈,放又不能放,那当然就要让他们自食其力了。
质子本来有两个作用,一是让纳质的部族投鼠忌器,再一个是利用质子干涉他们的内部事务。让下属部族有所顾忌的作用不大,他们未必会怎么在意这些关在这里的人,秦州也不依靠这种手段,那作用就应当在干涉蕃落内部事务上了。而关在纳质院里,从此不闻不问,便就失去了这作用。徐平要对外开拓,当然要把这些质子利用起来。
见人已到齐,徐平让纳质院的人整了秩序,朗声道:“自秦州已西,直到西域,本是汉唐故地,中原天子辖下。晚唐中原动乱,不幸陷入吐蕃,从此不闻中原礼仪,部下之民习蕃俗,说蕃语,至于今日。事已如此,朝廷要安定西蕃,不得已要求熟户纳质,把你们关在这里。关你们是不得已,朝廷不想如此,不愿如此。真宗皇帝时,天子听闻有在纳质院关了数十年不得出的,心中甚是怜悯,大多已经放还。但西鄙未宁,蕃落叛服不常,历年下来,还是关了这么多人。如今本官奉朝廷之命出守秦州,不想因为部族的关系,你们在纳质院里坐困终生,欲要放你们出去。蕃落不宁,纳质之制不可废,所以不能把你们放还本族,还是要在秦州安歇。从明日起,本州种通判暂时提举纳质院事务,在秦州城外划出一片地来,让你们居住。你们在那里或耕种,或放牧,一如你们在本族一样过活。朝廷会派官员专门管理,只要你们安心过活,不惹事生非,便就一切无事。秦州会定出法则,对于居住其中的质子各有奖惩,如果做得好,主管官员保举,则不吝奖赏。”
蕃民重财,一听到个赏字,就有人的心眼睛亮了起来,高声问道:“不知相公说的奖赏是什么?会给钱吗?还是放还本族?”
徐平脸上露出笑容,看着院子里黑压压的人群,沉声道:“钱算什么?只要平时干活卖力,听话恭顺,赏钱随时发放!本官说的奖,可跟钱无关,那是平时应得的。如果真有人做得好,众人推服,主管官员保举,则赐姓名,封官爵,按时支俸禄,都可以!”
徐平话音落下,一时鸦雀无声。
夷人无姓,不管是什么身份,只是有名而已。比如唃厮啰,实际上是汉语“佛子”的意思,他是吐蕃赞普之后,用来作为自己的名字。如宗哥前首领李立遵,听着像汉人的名字,实际是蕃语的音译,遵是“僧人”的意思。
秦州周围的很多部族,从族名上看是有汉姓的,甚至有可能就是胡化的汉人,比如大马和小马族,上丁和下丁族,大石和小石族,安家族等等。本着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的原则,一样视之为夷狄,这姓用来作族名可以,作人名不行。给蕃落夷人赐姓,是朝廷的赏赐之一,只有立下功劳,奏过朝廷才行。
有汉姓,朝廷封官,对秦州周围的蕃落是极大的荣耀,一旦得到,不但在本族会有极大的声望,就是在周围部族也高人一头。为了得到这种荣耀,有的蕃落头人不惜举族纳地归附,有的跟着朝廷对外讨伐以搏军功。徐平对质子做出这种承诺,诱惑大得难以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