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72章 底气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农业是第一产业,经济活动从这里出发,但事情就是这么无奈,第一产业是最难从经济活动中获利的。种地的农民一年到头,能够换到手里的钱少之又少,是真正的一文钱恨不得瓣成两半花。原因很简单,他们的劳动换来的算是商品的东西非常少,生活空间内的商业活动也非常少见,从哪里换钱来?城市里的闲汉,随随便便做个零工,一天便就可以挣到几十文钱。种地的农民愿意花上十倍的力气,可是谁付钱啊。

从种地的农民身上收一文铜钱,就相当于增加数文钱的负担,钱对他们来说本身就是一种剥削。自然经济的成分越浓,这种剥削就越是沉重。

徐平前世听过一种说法,说是赋税的货币化是一种进步,显示商品经济活跃云云,现在却完全是另一种想法。农村就没有商品经济,活跃个鬼啊,货币化必然是加重农民的负担,而且这种负担非常沉重。徐平记得自己前世小时候,一些偏远一点的乡村,为了孩子上学的几十几块钱的书本费,能把家里的大人难为死,更何况这个年代。

农民的税就该是收实物,给他们钱,只要做到这一点,农民的生活就会好转起来。相反如果从农民的手里收钱,农业必然就会一步一步走向破产,土地加速集中。

在乡村开办买卖社,通过三司铺子收土产向农村输送铜钱是为了这个目的,现在让李觏部分采用募役法,向贫苦农民付铜钱也是出于同样的目的。

资本主义的资本不包括土地,同样商品经济中的粮食也不是商品。

资本之所以被称为资本而不是通称为金钱与财富,是因为这是商品经济循环中的一部分,从这里出发,最后要达到扩大再生产的目的。而相对来说,土地是没有扩大再生产的潜力的,天然就与资本相区别。而粮食是人类生存的必需品,社会要有序发展,这种必需品是不可以成为商品的,不然就要付出巨大的代价。

主要生产粮食的农民,是游离于商品经济之外的。城市的城墙仿佛就是一道一道的栅栏,天下数量最多的那一群人,被拦在栅栏之外,看着里面歌舞升平,无限繁华。而他们自己所追求的,不过是衣能蔽体,食能果腹。

广阔的农村缺乏用于经济交换的商品,更加缺乏那神奇的魔物——金钱。要让农村的经济好起来,就要让农民有以物或劳力换钱的渠道,这渠道越多越好。

历史上发生的羊吃人的“圈地运动”,仅仅说明了资本家的贪婪,为了资本的增殖可以践踏一切的道德与良知,而并不是社会发展必然要经历的阶段。徐平两世为人,有那样的眼界可以看到这一些敝端,当然要尽最大的努力去避免,去缓和,而不是推波助澜。

能够修好水渠把水缓缓引出来,就不要任洪水肆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