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李渊确实在仔细考虑李世民的方案,他背着手在房间里走了几步,又回头问道:“那中策是什么?”
“回禀父皇,儿臣的中策也是分兵两路,一路三万军南下防御巴蜀,另一路七万军支援荆襄,使荆襄的唐军兵力达到十五万,双方决战荆襄,如果唐军获胜,我们趁机一股作气拿下整个南方。”
李世民没有停下来,又继续道:“再谈下策,儿臣的下策就是放弃荆襄,撤军回巴蜀,全力保巴蜀不失。”
李渊走到窗前,这三个方案他都可以接受,但也都不能接受,放弃荆襄逃回巴蜀,他不能接受,但倾兵而出,和隋军大战一场,他又没有那个心理准备,良久,他叹了口气道:“让朕再考虑考虑吧!”
李世民行一礼,“儿臣不打扰父皇深思。”
说完,他也瞥了一眼堆在地上的辞呈,他想劝一劝父皇,但理智告诉他,他若再提此事必将前功尽弃,李世民只得行一礼,退了下去。
李世民走出御书房,一抬头,正好和太子李建成打了一个照面,李建成脸一沉,重重哼了一声,扭头不睬他。
李世民却上前深施一礼,“世民向皇兄赔礼道歉!”
李建成一愣,他没有反应过来,依然冷冷道:“我们之间还有什么可说?”
“过去是世民不对,总是痴心妄想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现在世民已幡然悔悟,特向皇兄道歉,我会全力支持皇兄行太子权。”
说完,他再次深行一礼,李建成这才明白他的意思,原来是要和自己和解,李建成并不像父亲李渊那样容易被父子亲情蒙蔽理智,他相当冷静,而且很了解自己的兄弟,他知道二弟心狠手辣,心机极深,是绝对不会轻易放弃和自己争夺帝位。
不过现在大唐危难当头,如果兄弟二人能暂时和解,对大唐只会有益无害,想到这,李建成淡淡笑道:“你现在要回扶风吗?”
虽然李建成没有明着说双方执手言和之类的话,但他这个态度,明显就是一种和解的意思,李世民当然明白,他连忙躬身答道:“臣弟自然是听父皇的安排,父皇不让我回扶风,我就留在长安。”
“嗯!”
李建成点了点头,“你先去吧!改天有时间我们再聊聊。”
“臣弟先告退了。”
李世民行一礼,转身走了,李建成望着他的背影,心中充满了困惑,他的兄弟难道真的悔悟了?
这时,一名宦官出来,笑道:“太子殿下,圣上宣你进去。”
李建成这才收回心思,走进了御书房。
御书房内,李渊的心情明显好了很多,他笑问道:“在门口应该遇到世民了吧?”
“是!他居然向儿臣道歉了。”
李渊捋须笑道:“那是他应该的,朕很欣慰,他只要能悬崖勒马,朕就可以原谅他。”
李建成心念一转,不会夺取秦王军权之事,就这样不了了之了吧!但这话他不敢说,只得问道:“二弟是否为江南李密之事而来?”
“正是如此,他提出了应对荆襄危机的三策,朕一时举棋不定。”
李渊便把李世民的三策说了一遍,最后道:“朕比较倾向于中策,既没有违反双方的条约,又可以顺势夺取南方,皇儿怎么看?”
李建成看了一眼地上的辞呈,他来是商量关陇贵族辞职之事,而不是应对荆襄危机,但既然父皇问他,他又不好不表态,想了一想,李建成道:“父皇,这件事不如召开政事堂会议,和相国们一起商议。”
一句话提醒了李渊,他点了点头,“皇儿所言极是,朕几乎把政事堂忘了。”
李建成深施一礼,“父皇,儿臣是为关陇贵族集体辞职之事而来。”
李渊脸色变得凝重起来,有些不悦道:“你打算让朕向他们低头吗?”
李建成叹了一口气道:“父皇,现在我们不能内乱,这件事就由儿臣来承担责任,儿臣去劝说独狐相国和窦相国,告诉他们,父皇并不是打算南巡,而是准备御驾亲征江南,消除他们的误会。”
话虽这样说,其实还是变相低头了,李渊脸色愈加难看,最后他才冷冷道:“也罢!先平息此事,以后朕再一个个收拾他们。”……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