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马蹄声忽然消失了,但所有人都看得很清楚,远方约一里外,一百五十步宽的朱雀大街上,密集地站满了隋军士兵,他们手执火把,将朱雀大街照如白昼。
一名军官骑马疾奔而至,奔至朱雀大门前仰头大喊:“大唐皇帝可在?”
李渊没有吭声,给裴寂使了一个眼色,裴寂会意,上前探身到城垛外高声问:“有什么事?”
“我奉楚王殿下之命送一封信!”
说完,他张弓搭箭,将一支插着信的无头箭射向城头,裴寂吓得一低头,箭从他头顶掠过,正好落在李渊的脚下,李渊怔怔地望着信,就仿佛这是一把要他命的刀。
一名宦官拾起信,双手呈给了李渊,李渊接过信,灯笼的柔和光线照亮了信皮,是杨元庆的亲笔手书,李渊认识。
‘大隋尚书令、楚王杨元庆致西唐国皇帝李渊。’
李渊心中暗暗恼怒,杨元庆直呼自己的名讳,竟然把唐王朝称为西唐国,要是往常,他会将把这封信撕得粉碎,但此时他没有这个底气,毕竟隋军严重威胁着他的姓命。
他只得叹口气,无奈地打开信,信中杨元庆给他提了三个退兵条件,第一是唐军撤出灵武郡,第二是唐军立刻从洛阳撤军回关中,第三个条件却让李渊愣了一下,杨元庆竟然要求唐廷将咸阳令韦义节官复原职。
一个小小的县令竟然成为成为隋军退兵的条件,难道是……李渊忽然想起隋军多出来的攻城梯。
但此时李渊无暇细想,他又继续向下面看,下面便是威胁,倘若西唐国不答应他的条件,今晚他将火烧长安城,将长安皇城和宫城夷为平地。
李渊长长叹了口气,将信递给萧瑀,“你们五相国看一看吧!”
萧瑀接过信,匆匆看了一遍,又递给裴寂,其他几人都围了上来。
“萧爱卿,你以为呢?”李渊疲惫地问道。
萧瑀沉思一下道:“臣以为,既然是杨元庆主动提出撤军条件,而且条件也不算苛刻,那么应该是他也没有把握能攻下皇城,毕竟他的兵力不足,至于火烧长安,臣以为他只是一种威胁,他还真不敢这么做。”
“朕是问你要不要答应他的条件?”李渊有些恼火地问道。
“这个……臣不敢回答。”萧瑀低下了头,这个时候他不敢表态,他实在担不起这个责任。
“那裴爱卿,你说呢?”李渊瞪了一眼萧瑀,目光又转向了裴寂。
裴寂眼珠一转道:“微臣的想法和萧相国一样,我也认为是杨元庆没有把握攻下皇城,他或许想体面地离开长安。”
裴寂也很圆滑,也不肯具体表态,李渊心中一阵失望,关键时刻,居然一个个都不肯替自己分忧,这是,一直沉默地独孤震沉声道:“陛下,臣认为可以接受杨元庆的条件。”
李渊精神一振,独孤震是关陇贵族的代表,他表示接受条件,那就意味着关陇贵族支持从洛阳撤军,李渊的目光又向窦轨望去,窦轨也缓缓点头,他和独孤震一样,首先要保住关陇贵族的利益,杨元庆若在关中大开杀戒,关陇贵族的庄园首当其冲。
有两个关陇贵族头面人物的支持,李渊终于下定了决心,便走上城头,对报信军官高声道:“朕就是大唐皇帝,请转告楚王殿下,朕接受他的条件!”
“我家殿下希望陛下以书面方式回应!”
李渊无奈,只得接过笔在杨元庆的信中草草写下‘接受二字,又签上自己的名字。
随即把信交给侍卫,侍卫用箭将信射了下来,军官拾起信,奔回了隋军队伍,将信呈给杨元庆,“殿下,大唐皇帝说接受殿下的条件!”
杨元庆接过信看了看,微微一笑,立刻回头令道:“传令撤军!”
隋军骑兵迅速撤出了长安城,风驰电掣般向东方疾驶而去,很快便消失在黑暗之中。
一个时辰后,李建成手下大将段德艹率领两万唐军疾速赶到了长安城。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