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十二章 平乱夺权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几名宰相都忧心忡忡从御书房出来,战争打的是国力,这个道理谁都懂,一百多万军队,三百余万民夫,耗时半年,这确实是要消耗上千万石粮食和百万件兵器以及数百万头牲畜。

可问题是举倾国之兵去打小小的高丽,是否值得?更重要是现在国内大灾不断,饥民何止百万,全靠各地官府赈济灾民,一旦粮食被调空,官府怎么赈济?这是要出大乱子。

但皇帝杨广根本就不听劝,一意孤行,令大家都愁眉不展,此时已是黄昏时分,众人都各自回府了。

裴矩叹口气,对裴蕴道:“到我府里去吧!我们说说话。”

两人坐舆来到了皇城端门前,上了裴矩的马车,裴蕴便问道:“有元庆的消息吗?”

“就是有他的消息,我才找你。”

裴矩从怀中取出一封信,递给裴蕴,“中午刚刚收到,你看一看吧!”

裴蕴抽出信,身体随着马车轻轻晃动,借着窗外一缕余晖,细细看了一遍信,他眉头微微一皱,“元庆遇刺了?”

“所幸平安无事,不知是谁下的手?元庆认为不是元家,我也赞同,是元家的可能姓不大,你再看看下面。”

裴蕴又继续向下看,他一下子愣住了,半晌,他抬头望着裴矩,“你认为可能吗?”

杨元庆在信中暗示了元家有举事之意,令裴蕴颇为错愕,裴矩微微叹息,“原本我也不信,可仔细想想,确实又有这个可能,这次圣上打高丽,明摆着是对付关陇贵族,是对他们下狠手,我估计关陇贵族中会有世家跳出来,而元家被打压最狠,如果是它先跳出来,我一点不奇怪。”

裴蕴沉思片刻,又问:“那你认为元家何时会反?”

裴矩摇了摇头,“这个说不准,需要大量准备,还要等待机会,我以为至少要到明后年去了。”

“如果元家真要反,那我们裴家该怎么应对?”

“这就是今天我想和你谈的事情,回府再说吧!”

马车加快了速度,向裴府方向疾奔而去。

........御书房内安静下来,七名宰相只剩下宇文述一人,这时,李公公走了进来,将一封信呈给了杨广,“陛下,幽州消息。”

杨广正在拟定作战计划,他立刻放下笔,将信接过,打开来细看,这是鹰扬郎将韩驰写来的信,这是杨元庆赴幽州就任总管后,写来的第二封信,前一封信是杨元庆遇刺,而这一封信却是杨元庆将赵元眳调去渤海造船,同时调集三万军队,准备发动对乱匪王拔须的战役。

杨广笑了起来,杨元庆倒是很会利用自己的旨意,自己年初时曾下旨,调动军队平定匪患可以不用对宇文述道:“杨元庆开始在幽州剿匪了。”

宇文述不知道信的内容,也不知杨广的态度,他不敢妄言,便小心翼翼道:“陛下,以臣多年为将的经验,冬天不宜作战,尤其不宜剿匪。”

杨广瞥了与宇文述一眼,“说说你的理由!”

“陛下,乱匪一般都是在山上建寨,而上山进寨之路,必定崎岖狭窄,而且陡峭,如果结了冰,那是更不可能上山,乱匪居高临下,以弓箭便可以驻防,微臣以为,如果隋军强攻或许能攻上去,但代价太大,必然会死伤惨重,所以臣说冬天不宜作战。”

杨广点点头,“朕知道了,爱卿先退下片刻吧!”

“是!”

宇文述慢慢退了下去,在外面等待,杨广这才问李忠良:“还有什么口信吗?”

“还有就是韩将军希望能调离幽州,他说杨总管可能要对幽州进行大清洗。”

李忠良一边说,一边忐忑不安地偷望杨广,早在杨广做晋王时,李忠良便是杨广身边的四大宦官之一,现在内侍省任内侍,权力颇大,不过先帝杨坚和杨广都是勤政的君主,宦官没有机会掌军国大权,因此隋朝的宦官登不上政治舞台。

李忠良是进宫后改的名字,他俗家姓韩,鹰扬郎将韩驰正是他的侄儿,正是由李忠良牵线,韩驰便成了杨广监视元弘嗣的卧底,现在杨元庆主政幽州,韩驰嗅到了杨元庆要大清洗幽州的味道,他便求李忠良想法把自己调出幽州。

杨广心里明白,杨元庆平乱匪不过是个幌子,他真正的目的是要借机对幽州高层军官进行调整,之所以是调整而不是清洗,而是因为杨元庆没有带多少军官去幽州,丰州那边也没有大量调动的迹象,所以杨元庆在刚刚入主幽州之初,他不可能进行清洗。

杨广笑了笑便道:“你让韩驰不用考虑太多,等辽东之战结束,朕对天下军队进行大调整后,会给他一个满意的军职,现在让他安心留在幽州,继续替朕监视杨元庆。”

李忠良见杨广不肯调走侄儿,心中无可奈何,只得暗暗叹息一声,躬身道:“老奴明白了,这就写信给他。”

李忠良退下去了,宇文述又重新回到御书房,杨广沉吟良久,忽然问宇文述道:“宇文爱卿认为杨元庆真的会剿匪吗?”

宇文述此时已经想通了杨元庆剿匪的真实用意,他明白杨广的意思,他便想了想道:“臣认为他会有所动作,仅仅是调兵而不打,会有损他的权威。”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