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书房内,赵佶眯着眼睛听完了高俅的汇报,京兆军希望把泾川银矿划给军队作为养军资产,赵佶倒也并没有勃然大怒,之前高深向他汇报过,京兆驻军效仿燕山府,将五千乡兵转为长训乡兵,实际上就是变成增兵,补充宋夏边境的兵力不足。
赵佶并不愚蠢,他虽然和西夏达成了边境裁军协议,但西夏都城兴庆府距离边境不过一天的骑兵路程,随时可以杀到边境,而大宋都城距离边境至少五天路程,等禁军赶到陕西路,黄花菜都凉了,这一点赵佶心知肚明,所以在京兆府和太原府保持驻军,就极为关键了,这也是赵佶默许京兆府以变通的方式增加五千长训乡兵的原因。
不过把泾川银矿划给京兆军则是另外一回事,这可比准许京兆军铸钱还要有油水。
“太尉,养五千军队需要多少钱?”赵佶随口问道。
“回禀陛下,按照殿前禁军的标准,每月光俸禄就需要八万贯,如果按照边疆禁军,则稍微少一点,五万贯左右,加上伙食以及杂费开支也要一万多贯钱,至少需要六万贯钱吧!”
赵佶眉头一皱,“要这么多?”
“陛下,大宋每年军费开支都是朝廷最大的财政的负担,微臣从前不太理解,入相后才知道当家柴米不容易啊!”
“你这混球,意思就是说朕不懂当家之难吗?”
高俅吓得连忙解释,“陛下高瞻远瞩,眼界当然不像微臣这样低......”
“好了,你是什么水平朕很清楚,你那点小心思朕也明白,不用在朕面前解释那么多!”
“陛下是火眼金睛,微臣哪里瞒得过陛下。”
赵佶微微一笑,他知道高俅年轻时不学无术,不过却对自己忠心耿耿,把他放进知政堂,也算是自己的一根眼线。
“既然一个月要五六万贯钱,那这半年李延庆是怎么解决军费问题,是靠宝妍斋的钱吗?”
高俅哪里敢说靠宝妍斋,那不就变成李延庆的私军了吗?那可是会触犯天子逆鳞的。
“据微臣了解,这半年是靠剿灭黑党项的战利品,陛下不是赏给他们了吗?”
“战利品有这么多?”
“差不多吧!有十余万贯钱,还有二十万张羊皮,按照市价可值二三十万贯,之前应该就是靠这笔钱维持,现在有点维持不下去了,所以才向朝廷求援。”
赵佶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参茶,沉思片刻道:“那你的意见呢?”
高俅可不是传话筒,他是枢密院的首脑,也是知政堂的相国,主管天下军务,在银矿之事上,他有绝对的权威,当然只是建议权,决策权还是在天子手中,这件事之所以没有通过知政堂,也是因为泾川银矿属于军方资产,知政堂无权插手。
否则就算赵佶点头答应,知政堂可以驳回,大宋相国可是有权拒绝执行天子无理的决定。
高俅知道官家会问自己的意见,他沉吟一下道:“西夏投降了金国,微臣很担心宋夏边境,微臣认为有必要在某种程度上增兵,之前微臣在知政堂提及此事,蔡相公和王相公都一致反对,认为增兵违反了宋夏间的裁军协议,正好枢密院收到了李延庆的奏请,微臣认为,增加长驻乡兵或许是一个比较好的增兵变通办法。”
赵佶沉思片刻道:“如果正常拨付军费呢?”
“就怕朝廷那边通不过,而且西夏也会抗议。”
赵佶没有吭声,他知道走朝廷拨付钱粮就意味着增兵,一年七八十万贯支出,对财政日益拮据的朝廷也是一个沉重负担,之前他们讨论过给燕山府增加新兵额度,就遭到了蔡京的强烈抵制,最后王黼提出准许郭药师铸钱这个办法才解决了两万新军的军费问题。
赵佶心中已经同意了高俅的提议,不过他心中还有两个想法需要落实,反复考虑后,赵佶缓缓道:“朕原则上同意李延庆的请求,可以把泾川银矿转给京兆军,不过朕有两个要求,第一,京兆军可以再募一万五千乡兵,使长训乡兵数量达到两万人,太尉明白朕的意思吗?”
高俅连忙道:“陛下英明,这样陕西路的总兵力就达六万人,不怕西夏突然发难。”
“不过李延庆太年轻了一点,让他独自掌京兆四万军,朕有点担心不放心啊!”
高俅心中一跳,什么意思?难道官家是打算换将吗?那可糟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