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大佬们的商议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朱允炆看不穿暗处的布置,换位思考,若有人怂恿,说明厉害关系,瓜分利益,马哈木未必不会不动心,阿鲁台动不动心都会动手,兀良哈,历史上就是反骨仔啊……

但国之大事,只靠着沫儿提供的八个来历不明的情报,靠着揣测,能做出决断吗?

朱允炆深深吸了一口气。

长期以来,朱允炆可以靠着历史的脉络掌握先机,从容应对。可历史已经不再是按照既定的轨迹运转,它没有再给自己提供预见的可能。

现在,此时!

拿什么给出决断?

朱允炆有一种直觉,相信局势会发生突变,变得暴走。

可作为帝王,不可能只靠着直觉去说服文武!

杨士奇感觉到了朱允炆的困难,走出来说了句:“皇上,北平新都虽没有建造完成,但三大营的军营已修筑完毕。臣以为,可派驻部分京军前往验收……”

朱允炆看向杨士奇,豁然开朗,走向郑赐,握着郑赐的手,认真地说

:“郑尚书,据绝密情报,瓦剌极有可能会对大明动兵。虽然准确情报并没有传到,但朕相信,用不了多久,事情就会确定下来。但在这之前,朕需要安排军略,有备无患!”

郑赐连连点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既然朝廷收到了消息,依我看,哪怕后面证实是虚惊一场,也须十分认真对待。皇上,诸位,战争不是儿戏,莫要因为侥幸,让我们的军士、百姓受难!臣请皇上,下旨动员京军,各地卫所、各地府州县,全力备战,以应不测之变!”

兵部侍郎古朴站出来支持郑赐:“皇上,战场之上,局势瞬间就变,我们居金陵,所得消息缓慢。当先下旨备战,调动京军向北。正如杨阁所言,我们可借接收北平新军营的机会,不惊扰百姓生活,先行行军。”

解缙微微点头:“接收北平军营是一个好主意,同时以练兵名义,督促各地卫所进行作战演练,下旨各地盘查粮,筹备可能的战事。避免当真瓦剌、鞑靼、兀良哈出手,我们仓促之间无以应对。”

徐凯皱眉,你们这些人到底在说什么?

无以应对?

开什么玩笑。

你们到底知不知道前线是什么情况,前线城池是什么武器配置?

鞑靼有胆量来,也要看看他有没有本事打开大同啊。瓦剌有大量动手,也得看看他到底能不能打下乌鲁木齐或嘉峪关。

只有兀良哈是个麻烦,大宁、辽东抽调至鸭绿江颇多,而东北地界上还有大量百姓。

大老们,你们能不能说点我们听得懂的话?

瓦剌要打,那就让他打嘛。

城多的是,他们愿意啃就啃,看看他有几口好牙。

鞑靼要打,让他撒马来呗。

长城一线,还能让他马飞过来不成?

这个时候就调京军北上,动员天下卫所、府州县的,没这个必要吧?

段云、高忠光也有些迷湖。

一开始听五线作战,好像多厉害,但仔细一想,咋滴,五线有敌人,天还能塌了不成?

咱北面前线可都是新军之策,要军心有军心,有火器有火器,神机炮也摆上城墙了,虎蹲炮也送过去了,虽然火药弹数量有限,但合理使用,挡住敌人十天进攻不成问题啊。

十天,足够大明军队机动支援的了,怕个鸟!

“宣青书,他们在说什么?”

刘启夏凑过来问。

宣青书看了一眼与大臣商议的朱允炆,低声说:“哦,他们在商议,怎么一次性把瓦剌、鞑靼、兀良哈都灭了……”

——

很感谢大家的催更与投票,感谢每一位读者对大明的认可与支持。

最近看到有人指责与埋怨,让惊雪全力写大明。

我知道这也是对我的认可,谢谢。

只是具体缘由说了许多遍了,已不想再多作解释,更不想卖惨。

只想说,可以理解的话,尽量理解下吧,我是一个需要生活、需要养家的人,不再是过去那样,一个人吃饱全家不饿。

六月可能还是无法多更,给大家说声抱歉。

所以,不求票了。

接下来是一场恢弘无比的战争,我将尽力写好我心中的大明。

战争不是结束,还有未来。

感谢你们。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