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瑺抬头,哀叹:“还能怎么办,他是给事中,折子我们可没办法留着,通政使那边也不会因此而封驳,只能递上去。”
郁新皱眉:“皇上为了教育之事操劳日久,本就疲惫,眼下再用这种事来刺激他,岂不是……”
陈迪无奈,摇头苦叹:“我听闻王坦已经交代好了后事,想来他是不可能自己收回奏疏的。”
“他还有脸交代后事?如此做派,哪里像是臣子所为?”
茹瑺愤怒地喊道。
“递上去吧。”
郁新知道事情不可改变。
“且慢。”
解缙起身,从茹瑺的桌案上拿走了那份奏疏。
“我们可没权烧掉奏疏。”
郁新见解缙走向一旁的小火炉,连忙提醒。这是铁律,一旦触犯可是要倒霉的,哪怕他是解缙。
解缙自然不会自掘坟墓,而是在小火炉旁的凳子上拿起了一份文书,将两份文书放在一起,道:“如此的话,事情还可能有转圜余地。”
武英殿。
朱允炆正在校核社学教材的初稿,这只不过是初稿中的一部分,但为了提高效率,朱允炆不得不出一部分稿处置一部分,也好早点安排经厂雕版。
双喜抱来了一叠文书,放在桌案上。
朱允炆校对过文稿后,整理一番,交付下去:“让经厂的匠人早点雕版出来。”
双喜接过后,转交给门外的宦官。
朱允炆翻阅文书,张紞来了消息,安南整体来说已恢复了平静,百姓们对于大明的轻徭薄税很是拥戴,加上张紞分了田,许多失去土地的百姓因此而得到土地,更是感激涕零。
战俘毕竟是安南人,张紞并没有忘行杀戮,而是惩罚其服徭役,并承诺徭役十个月之后放其回家,即便如此,也没有苛刻对待战俘,这让战俘的抵触得到了消减,一些残废的,不能干活的战俘,张紞也给其发了银两,让其回家,算是优待了。
通过一套组合拳,交趾郡的布政使司衙门已经正常运转,按察使司衙门也在忙碌,主要是处置趁火打劫,造谣生事的家伙,都司衙门没有选择升龙城作为衙署,而是选择在了多邦。
多邦成为了韩观的驻地,纯碎的军城,只有大明军士与军士即将抵达的家人,没有一个南越人。
整个安南,只保有了十五万军队。
大明五万,其中一万五千人在多邦,一万在升龙城,八千在清化城,五千在爱州港,剩余兵力分散在不同城关之中,并节制与统帅越人军队十万,多处在平原、非紧要之地。
韩观已经在渗透思政教育了,只不过等越人军队被真正驯服还需要很长的时间,只有消除了他们身上的越人烙印,安南标记,打上交趾郡,大明才算是真正控制住了安南。
“嗯?”
朱允炆拿起一份文书,打开一看,题目是《愿陛下以华夏苍生为重,放弃安南归附,以正本源》,不由眉头紧锁。
【臣兵科给事中王坦拜言:安南虽是中国旧地,然自唐后割据一方,自立已有五百年之久,其已然脱离华夏,即不闻其尊孔孟,又不识礼仪,已是蛮夷荒芜之地,我大明泱泱中国,岂需一片不毛之地?
朝廷准其内附,纳其入版图,需耗费国孥几何?臣粗略盘算,若治安南,仅仅是教化一途,就需耗费国孥百万,若常年累月,拖累我大明,岂不需万万之银?
陛下穷尽天下之财,求蛮夷一地之安!岂不是取大明百姓民脂民膏,结蛮夷之欢?
臣曾听闻,蛮夷豺狼本性,日久必乱,其地偏远,若战乱再起,朝廷岂不是陷身沼泽?何必为一时之功,图一时之快,赌大明国运?
朝廷北有胡虏,枕戈待旦,西有帖木儿贼心不死,又屡屡下南洋,修混凝土路,开运河,耗费钱粮定是无数!臣恳请陛下,莫要枉顾国力,搜刮民财,滥行开疆,长此以往,大明必会民生凋敝!万望以华夏苍生为重,放弃安南归附,以正本源】
朱允炆盯着这一份奏折,脸色变得极是难看,自己耗费心力,又与商人斗智,打仗不仅没花钱,还赚了一笔,还开疆拓土了,现在竟然有人骂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