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零二章 谋定,后动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对于军事问题,朱允炆更多是纸上谈兵,虽然读过一些兵法,看过一些军事纪录片,但这距离懂军事还远得很。

对付朱棣,朱允炆以军事布局成势,钳制与压制朱棣无法动弹,归根到底,是因为知道历史该怎么发展,知道哪些人可以用,哪些人不可以用。

对付安南,朱允炆有足够的时间从容布局,但也只限于高屋建瓴,全局掌控,对于军事细节,作战方略,作战方向,方法,行军,后勤,武备等等,朱允炆不敢也不能擅专。

人不能轻易去评判自己不熟悉的领域。

所以,朱允炆召开了这一次军事集议,综合考量所有人的观点,了解军事,学习军事,校正自己的军事逻辑、思维。

三十万人,这个数目与历史记载中的相当。

历史记载,朱棣曾派朱能、张辅、沐晟远征安南,兵力合计三十万,号称八十万。

朱允炆也清楚,打一次灭国之战,绝不是几万人能做到的,安南的人不是住在草原或戈壁滩上,可以有机会偷袭下,重重山峦与河流,注定了这一次战争需要以硬碰硬,看看谁能坚持到最后。

经过靖难之役,才喘息两年的朱棣都有能力打一场灭国之战,眼下这两年大明整体太平,国力蒸蒸日上,又有新式武器,新军之策,没道理打不起一场灭国之战。

三十万兵力吗?

朱允炆深深吸了一口气,道:“一战定乾坤,那就定为三十万兵力。兵部、五军都督府给云南都司与沐晟传令,整顿兵力,五万备战。传令广西韩观、张辅,准其扩充凭祥卫,联广西都司,贵州都司、广东都司,五万备战。另外二十万兵力,自京军中出。”

“臣等领旨。”

铁铉、徐辉祖等人应下。

朱允炆继续说道:“户部、兵部,做好粮食、军需物资筹备,务必在明年夏日之前,一应到位。自京师至广西一线,沿途设粮仓,京军一旦出动,沿途各取粮食,不另征调民力。职方司联五军都督府、燕宁二王,研究安南战略,拟定作战方案,以备行军之用。”

“臣等领旨。”

夏元吉、杨荣、朱棣、朱权等人答应。

朱允炆看向顾三审、刘长阁,道:“命广西安全局分部,调动一切力量,调查与掌握安南布防、城关、兵力等情报。眼下即将进入十一月,安南或再派使臣前来朝贺,若有使臣前来,待其出广西,进入湖广之后,对安南散播陈天平进入大明,请求大明复国的消息。”

“臣等领旨。”

顾三审、刘长阁答应。

朱允炆将目光投向了解缙、郁新与陈迪,道:“大明出征与筹备,只为万一之策,战或不战,取决于安南胡氏态度。如陈阁所言,大明泱泱大国,不可无礼而动,总还是需要先礼后兵,若安南胡氏答应退位,朕愿送回陈天平。若你们无法说服胡氏,礼节用尽,也就只剩下刀兵了。”

解缙、郁新与陈迪听明白了,朱允炆这是打算给文官一次机会。若是文官能在战争之前,通过三寸不烂之舌,以国威慑服,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一场战事就可以完全避免。

陈迪笑了,以大明的强势国威,安南胡氏如果不是傻子,就一定会答应大明的条件,老老实实接陈天平回去继位的,胡杜大军的灭亡,足够让胡氏清醒了。

文官将完成出使,达成和解,消除战争,彻底压武官一头。

这是文官崛起的好机会。

想到这里,陈迪请旨道:“臣愿选派人员,与行人司一起,前往安南探听虚实。”

朱允炆看着陈迪,笑着答应了。

大明想要用兵安南的准备工作有很多,其中一项,就是彻底让文官闭嘴。这群人不喜欢有战争,借口多的是,也很正当。

什么节省民力,什么国虽大、好战必亡,什么礼仪之邦,睦邻友好。

也正因为文官的这些素养与观点,大明很多中后期的战争,往往都是先礼、再礼、三礼,等人家不理,提着刀子到了城下的时候,才开始想起,哦,原来要打架了。

慢一拍,不可怕,慢三拍,就要人命了。更郁闷的是,要的还不是他们自己的命,而是百姓的命。

朱允炆有时间去筹划安南,战争也不是说今天确定要打,明天就冲锋的,历史上任何大战,都需要很长时间的准备,没几个月,乃是更长时间,是根本无力组织数十万大军远征的。

再说了,这次的对手是安南,需要避开雨季,加上路途遥远,使臣交锋,兵力运作,粮食筹备都需要时间,今年冬日又有大朝会,想要出兵是不太可能了,剩下的下一个时机,在建文三年的十月。

入冬,大明冰冷一片,但对于安南而言,却是旱季,气温适宜。

“此番集议,为最高机密,谁若是外传泄密,定不轻饶。凡涉安南筹备发向地方文书,紧要之事,由安全局专门派送,不走官驿。”

朱允炆不希望官驿人员半路偷懒延误,或丢失,或泄密。

“遵旨。”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