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庸端起一杯茶,冷着脸说道:“不瞒两位,安全局已听闻了京城消息,朝廷上下对此极为不满,认为兀良哈三卫有南下之心……”
“南下?我等绝没有此意。”
脱鲁忽察儿面露不安,连忙保证。
盛庸轻轻说道:“有些不属于你们的,就不应该渴望拿走。现在好了,朝廷已自从北平等地,调了十万大军进驻喜峰口。”
“十万大军?”
脱鲁忽察儿脸色一变,自己不过是想要一片地放放牛,至于搞这么大动静?
这事态与宁王分析的不太对啊,他不是说新皇上追求文治,短时间内绝不会打仗吗?
可恶,十万大军,自喜峰口出关用不了几日便会抵达大宁,这是想要自己的命啊。
盛庸见脱鲁忽察儿与安出脸色不太自然,便继续说道:“大宁驻牧权不容商议,我劝左都督佥事还是收了这个盘算吧。还有,日后若没有朝廷或大宁都司许可命令,朵颜卫、福余卫的骑兵,不要成群结队靠近大宁城三百里以内,以免朝廷再起疑心,兵出喜峰口……”
脱鲁忽察儿、安出惊讶地看着盛庸,他不仅知道此时城外有大批骑兵,还威胁自己再不老实点,朝廷就发大军?
“好了,朝廷的旨意并非安全局传递,而是驿使负责,估摸用不了几日了,安心等待吧。”
盛庸平静地说道。
脱鲁忽察儿暗骂盛庸,你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谁还安心的下去?
脱鲁忽察儿见盛庸端茶逐客,起身道:“按照朝廷规制,我们来到大宁总要拜见下王爷,既然都司公务繁忙,我等便不叨扰了……”
盛庸摆了摆手,对想要离开的脱鲁忽察儿与安出说道:“忘记通告两位,朝廷规制已于前些时日改了,各地官员、将领至藩王封地,无需再遵洪武制拜见藩王,办完差事自行回去即可。”
脱鲁忽察儿眼神一寒,安出也暗暗心惊,朝廷改了规矩,不需要拜见藩王,那宁王朱权在这座城中还有几分作用?
他的谋略与计划,还有几分可行?
一个没有任何作用的王爷,可不值得兀良哈人费心巴结。
两人离开都司衙门,又在毛整、和允中的“护送”出了大宁城,不甘地返回了各自的驻牧地。
宁王府。
朱权听到了脱鲁忽察儿、安出进出大宁城的消息,从始至终都没有说一句话。
眼下的大宁已经不再是朱权所能控制的了,盛庸收拢了人心,撤换了一批人,眼下大宁都司衙门里,几乎全是盛庸的人。
城中护卫换防,都司衙门换人,清掉的,都是朱权的人。
朱权原以为自己能控制局面,毕竟手中还握着朵颜卫、福余卫,可城门紧闭,出门都出不去,脱鲁忽察儿、安出这两只风筝,似乎已经断了线……
“必须想办法破局!”
朱权思索良久,喊来了老仆,道:“你寻机会亲自出一趟城,告诉蓟州掌柜,让他散播消息,就说盛庸是非不分,害死泰宁卫无数,朵颜卫与福余卫人心惶惶,大宁之战在所难免……”
老仆记在心中,领命而去。
大明京师,玄武湖。
朱允炆携茹瑺、徐辉祖、解缙等人进入环洲。
经过几个月时间,二炮局已完全建造起来,火药司、火铳司、火炮司一应齐备,从各地征调的火器匠人纷纷到位。
朱允炆站在高台上,看着众多匠人,心怀敬意地说道:“二炮局三司落成,来自各卫所匠人也已抵京,朕很欣慰。如何运作二炮局,朕不作干涉,需要什么材料报上来,朕安排人给你们采买,你们记住了,二炮局的宗旨,便是将敌人消灭在前进的路途之上!”
“火器之威,绝无上限。火药、火铳、火炮三司皆应锐意创新,不断增强杀伤距离、杀伤威力。朕在这里设下奖励,但凡改进有功,研制取得突破的匠人,嘉奖百两银子,若取重大突破,如杀伤加倍,距离加倍,嘉奖千两银子!”
“朕不吝银两,只希望你们谨记一点,处处皆可改进,处处没有极限!等你们谁来领走银两时,朕设宴招待!”
朱允炆的话,令二炮局大小管事与匠人沸腾。
三司研究取得突破有奖励,还是百两、千两的巨大奖励!
往日里,匠人做事可没什么奖励,哪怕是研究出“地雷”的哥们,也只能是一个月收到几袋粮食,绝不会有什么银两奖励。
可现在二炮局设置了极具吸引力的奖励!
火炮匠人封善心头满是火热,握了握拳头,渴望地看着朱允炆。
自己进行的火炮研究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只是匆匆被调到京师,还没来得及试验,现在好了,只要给自己时间与机会,用不了多久,便可研制出新型火炮!
届时,一定可以解决大碗口筒炮等只能左右炮击、不能大仰角炮击的问题!
只是,寻常火炮还是太过笨重,若是有什么办法让火炮变得轻便一些,岂不是转运更为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