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百六十九章 衡文标尺是这样的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其一,基本格式。

洪武十七年,朱元璋对科举文字程式作了规范。

比如《四书》义,你不能低于两百个字,《经》义不能低于三百个字。

字数,是一个基础的要求。

你写完试卷之后,记得掰着手指头数一数,如果低于规范字数,出了贡院就可以骑着小毛驴回家了,榜都不用看,明年再来考吧。

你文笔飞扬,写够了字数,但一激动,把太祖写成了朱元璋,那你完了,最好是跑快点,说不定衙门抓不住你,也就不了了之了。

御名庙讳,这是一个很严肃的事。

朱元璋是你能写的吗?

不懂规矩,避讳都不懂,咋来当官,回家种地去吧……

其二,文风与思想。

格式毕竟只是基础问题,只要不粗心大意,又尊重皇上一家子,基本上没啥问题。

真正决定文章质量的,还是文风与思想。

场屋(会试卷子评阅的地方)文风有五点:

一曰理趣,以精深明旨为佳;

二曰气格,以官样昌大为佳;

三曰词采,以清新俊丽为佳;

四日风度,以飘逸跌宕为佳;

五曰音律,以顿挫铿锵为佳。

为了追求这些效果,八股文通常写得华丽异常,辞藻之美,令人赞叹。

细细咀嚼,丫的,是个快餐。

这种堆砌辞藻的问题,直至明朝中期才得到解决,主张文风“务实”。

至于思想,那就更好理解了。

代圣人立言,这些经义文章,你不能背离程朱理学,大搞个性解放,需要按照程朱理学的思想,来表达立场与观点。

朱熹说这是根竹子,那你只能说它是根竹子,如果写成是根细长的青翠的竹子,那就是你的不对了,人家朱熹可没说他是死是活,是粗是细,是黑是白,你怎么能添加自己的观点呢?

其三,德行。

古人推崇的是文章亦是德行,你文章写得好,德行好不好赞且不说,留待观察。

若是你文章写得不好,那你的德行也好不到哪里去……

低头看看自己,我怎么就想拿砖头拍死那些考官,文章好坏,怎么能代表我高尚的人品……

“好文章啊!好文章!”

一位同考试官摇头晃脑,沉醉在其中不可自拔,晃晕了之后,提笔写下了评语:“此作明畅精切,宜录之。”

然后将试卷放至一旁,有人会转呈给主考试官。

“这都什么文章,圣贤书白读了!”同考试官都给事中张悦愤然提笔,写下:“理不明,义不精,罢之!”

这份试卷基本上没希望了。

当然,一份考卷往往需要两个同考试官审阅,若意见一致,那这位哥们也只能落榜了。

若出现了分歧,还可以再加一位同考试官,或直接交给主考试官来定夺。

杨士奇弯腰,捡起了这一份试卷,仔细品读之后,不由皱了皱眉,看向张悦问道:“此作为何罢落?”

张悦给杨士奇拱手作礼,直言道:“此经义乃是一匡天下,孔子言‘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朱熹注释为‘霸,与伯同,长也。匡,正也。尊周室,攘夷狄,皆所以正天下也。微,无也。衽,衣衿也。被发左衽,夷狄之俗也。’”

“无论孔圣人还是朱熹之言,皆认为管仲有功而无罪。然这位举子文章,竟言说管仲有功且有过,功大于过,如此不明是非,违背圣人教诲,如何能留?”

杨士奇皱了皱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