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出于理智还是情感,当得知欧罗巴影业被迫减产裁员,制片压力大增后,莱曼对于《超体》导演乃至整个制作班子的第一导演人选反而变成了吕克-贝松。
理由也不全是约翰逊说得那些,实际他听到导演酬劳之外的额外权益没有果断放弃的原因就是莱曼知道由他掌控剧组会少很多麻烦,会很轻松,而约翰逊不会肯定这一点。
换句话说,如果一个项目不用他太过操心就能成功,一点额外的投入在他看来完全值得。
他实在太忙了。
从9月到12月,起码5部电影的宣发计划肯定会占据他大量的精力,减少一些行程的安排对他此时来说很需求。
所以,当莱曼了解事情的前后因果依旧决定接触吕克-贝松,约翰逊却有些心绪纷杂。
一方面,客户没听他这种专业人士充分站在自己人角度的意见,或者说中肯的提议被否,有点小失望;另一方面,如果莱曼不是这种喜欢提一把熟人的性子和办事态度,他好像也混不到今日在CAA的高位,从这点看,被否了后又是有说不清道不明的欣慰情绪产生。
很多同行都明白,如果CAA不是为了拉拢莱曼以其代表的制片业务优先权,他哪能这么拥有更高等级的资源、匹配地位的权力薪资。
就连他自己,都俨然成了很多从收发室干起的职员们最爱讨论的对象,很多志在圈内闯出名头的经纪人也都羡慕着他的好运气。
“既然你认为吕克-贝松来导的话更好,我们也可以提供幕后的打包服务,如果项目有需求,到时候我们亲自跟他谈,听听他的要求。”
约翰逊说完,站起身告辞了。
反正一个剧组最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员配置和拍摄情况,都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
而等约翰逊离开,莱曼则继续半躺在老板椅,琢磨着《超体》的事。
由于是捧斯嘉丽,是变相的提高漫威阵营感和提升黑寡妇一角呈现给观众的荧屏魅力,所以角色方面的出镜戏份其实已经有了方向了,而从今天得到的消息反馈来看,吕克-贝松大概率会成为选择,且莱曼对项目的一些拍摄规划,他如果真答应了也不会不愿意——
自成立制片厂厂牌后,他就不是个纯粹的导演了,当然了,他当导演的那些年,在很多法国传统的影评人看来,就有些俗气。
可偏偏这个俗气的人却是对法国电影在国际形象的推广作用不小。
还是那句话,艺术可以只是艺术,但没有商业驱动,艺术不会长久。
毕竟没有哪个行业是靠着热情、亏损、没有利益回报发展壮大......
“得先有钱才能拍自己喜欢的,没有钱,做不了优质内容,那也对不起这些年努力的打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