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是戛纳又一届电影节正式开幕的的日子。
说起来,这第59届的重量级作品还挺多的。
入围的21部主竞赛电影里,还有许多的国际大导,如“伊比利亚之神”佩德罗阿莫多瓦,“英伦知性导演”肯洛奇之类的。
而对于这些捧场的大导,其实还蛮难选择的。
按原时空评审团的做法,这一届就是彻底的在分蛋糕,平衡玩的连遮羞布都不要了。
一次性评了5个影帝,6个影后,评审团、金棕榈和剧本奖一人一个,没一位连任,更厉害的是拿了金棕榈的拿不到最佳导演,惹来一众嬉笑。
哦,对了,墨镜王是玩这一套最会的评委之一,只要是他担任的国际性电影节,基本遵守的原则就是“见者有份”。
是以,这不是他第一次“大气”,也不是他最后一次“大气”。
当然,其实组委会也乐意于这么做,一来不得罪人,二来又不用背黑锅,反正评审团的评委不就是用来顶到明面上的吗。
而对于评审团评委来说,就当这一届下一届肯定不会被找,其实也不想惹麻烦。
所以,组委会想让评审团来镇住场面,结果实际上大家都特么是聪明人。
原本这就是个争名夺利的场所,来者都是有所求,也就不免会造成争议。
可惜,搞得连遮羞布都不要,还是蛮难看的。
而这一届在有了莱曼参与之后,水被搅得更浑。
虽然他对于金棕榈已然没了念想,但出于弥补、赔偿,也总得分到一个。
毕竟,这也算是他的主场,多多少少是被人重视的。
这种感觉很不赖,颇有种哈维韦恩斯坦靠着犹太人身份在奥斯卡如鱼得水的姿态。
这日上午,莱曼跟着入围主创在主办方的安排下拍照、作秀,到了下午四点又开始准备入场事宜。
一切安排清楚,到了5点30几分,便是走红毯环节。
在戛纳,等级还是很森严的。
什么样身份的人做什么样的事,被区别的明明白白。
比如,后世最喜闻乐见的“艳压戛纳”的毯星通稿,其实都是以“蹭”的形式基本在大咖们入场前,走上去让随身带着的摄影师拍两张,回去就是自我吹捧一番。
这样的照片你会发现,基本都是侧身照,如果是正对面的镜头,就会很尴尬红毯两头连个主办方的人都没有,大家都没正式入场呢。
而想知道是不是在“蹭”,翻一下入围片单和受邀嘉宾名单即可,这都是戛纳提前会公布的消息。更森严的是,就连媒体记者都有着不同权限的记者证。
也就是说,采访大咖都不是随便哪个小娱记就能上的。
如果某女星真的要做到“艳压戛纳红毯”,起码也得是真正的嘉宾群体并且被法国官方销售量高的报纸承认才行。
戛纳每一年都会以大幅的照片形式披露受邀女星的红毯造型,这才算是一种比较的形式。自我冠名显然是携势欺骗。
所以,戛纳电影节真不是什么不入档次的人都可以参加的,这里的交往要讲究圈子、资历对等,还要有相应的人脉。
没进这个门槛,想给戛纳贴金,人家还不要呢。
等候区里。
莱曼突然感觉很烦闷,不自觉叹了口气。
等待是件让人分外不爽的事,尤其是组委会的安排太过形式化,很是浪费时间。
别看大家上了红毯都是和和气气,欢欢喜喜的,其实台面下指不定屁股都坐僵硬了。
从上午一直忙活到下午,什么合照、集体照、个人照然后采访,完事了又不敢好好吃饭,怕领奖的时候上厕所耽误事,影响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