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二七节 导向思维

首页 书架 加入书签 返回目录

王后与长子不能闲着,她们同属于统治阶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师锐一死,整个狮族王室也不可避免遭到了灭族的命运。天浩相当狠辣,真正是做到了斩草除根。整个狮族上层被连根拔起,万人首以上的贵族财产被充公,除去罪大恶极的当众处刑,其余全部流放至大陆最北端的寒冷极地。

从咆哮城到碎金城,留下了巨大的权力空间。无论城主还是高等民政官,全部由龙族人担任。

蛮族历史早已证明旧式家族制度无法对族群进行有效管理,分封制的最终结果只会导致私欲膨胀,演变为想要得到更多的谋反。天浩改革了城主制度,现在的龙族城主相当于文明时代的市长。进一步的区域划分,也就是对应文明时代省级行政区域的划分工作正在进行。“行省制度”不是什么新词,军政领导人分开管理,相互掣肘,却又相互依托。只要完成真正意义上的三族融合,就会出现一个强大的帝国。

巫且暂时代管狮族领地的大小事务,天浩给他留下了两个军团。一方面是分散到各个城寨坐镇维持战后秩序,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士兵们长途跋涉返回,干脆就地修整。就目前的情况看,龙族士兵与狮族人之间相处的还不错,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反对者。

阿依的出现,让所有狮族人都感到震惊。

他们从未想过龙族摄政王的妻子竟然是这般模样,真正是与“漂亮”两个字毫不沾边,活脱脱就是一个丑陋的女人。

有人对阿依的身份提出质疑,认为是年轻摄政王故意将其派来羞辱狮族人。这种说法很快遭到驳斥————无论师新还是师全,他们都在战争期间见过前来军营慰问的阿依,对她的王后身份一清二楚,也亲眼看到天浩与阿依之间关系亲密,绝不是外人想象中不受重视,随时可能被打入冷宫的那种类型。

阿依带来的礼物异常丰盛,每人都能得到一份的仔细安排更是令受赠者感激涕零。狮王连年横征暴敛,整个族群在大战之前就已经陷入经济崩溃的困境。狮族虽不缺粮,可是在战争威胁下只能拼尽全力满足前线需要。常年以玉米和马铃薯作为主食的狮族人需要盐,需要糖,他们极度渴求油脂……阿依送来的礼物刚好满足了这一切。

发放礼物这一天,成为了咆哮城所有狮族人的狂欢日。他们真正感受到龙族摄政王不是以往宣传中面目可憎的魔鬼,而是真正的贤明君主。

平心而论,其实师锐在位的时候,给予民众的各种福利不算少,比起牛族、虎族、鹿族和豕族,能够吃饱的狮族人生活水平算是很高,也完全有理由称之为幸福。师锐的确是一位高瞻远瞩的部族首领,他仿照南方白人的模式开始了货币改革,可惜没能学到其中精髓,再加上天浩这个来自文明时代的沉睡者因为意外而苏醒……总之一句话:幸运之神没有站在师锐那边,他只能成为天浩不断往上攀登的垫脚石。

平民就是这样,他们会选择性遗忘曾经得到的好处,只会看到摆在眼前实实在在的福利。师锐犯下的错误在天浩看来实在是很没道理,年迈的狮王从未想过“宣传”的重要性。给予民众福利和优待决不能默默无闻,必须加大宣传力度,让所有人都知道这是族长或国王给予了自己天大的好处。

龙族占领军,加上巫且的安排,强大的宣传机器全面开动。

咆哮城大街小巷铺天盖地都是关于摄政王“善政”的标语口号,基层工作人员在街头巷尾手持铁皮话筒卖力的吆喝。

内容很简单,直观又顺耳。

伟大的摄政王殿下万岁!

咆哮城的居民们,千万不要忘记你们过去遭受的苦难。想想究竟是谁给了你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做人要懂得感恩,让我们一起向摄政王殿下宣誓效忠。

享受和平,享受摄政王殿下给我们带来的一切,紧跟摄政王殿下的脚步走向最光明辉煌的未来。

这样做的代价大吗?

最多就是一、两千人,付出的薪酬比平时略多一些。然而他们造成了风暴式的群体效应,成功引起了咆哮城内绝大部分平民的注意。口号式洗脑的效果非常好,强大的音波灌输在所有听者脑海中形成了烙印。就算是那些对龙族统治者天生没有好感,对三族合并报以强烈反对的家伙,听多了诸如此类的宣传口号,潜意识当中也会不由得生出少许连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诡异认同感。

阿依穿着一件裁剪得体的白色缎面上衣,下面是一条款式简单的同色修身铅笔裤。辐射导致大陆南北动植物区别迥异,虽然北方也有桑蚕,产出的丝线却很粗糙,无论半径还是质感,更像是文明时代的钓鱼线。

她身上这套衣服的材料来自上主之国,是萨维丁侯爵送给天浩的礼物。白色丝绸质感细腻,光滑的触感足以令所有女性为之发狂。

阿依穿着一双高跟鞋,皮质加上木托,将她的足弓绷直,展示出狮族人从未见过的另类美感。

当然,正在顺序接受礼物的狮族人不觉得这是一种美。他们只觉得怪异,不明白为什么身份尊贵的摄政王后要站在木头高跷上做这件事?

其实阿依最初也不喜欢高跟鞋,可是天浩喜欢。她性子柔弱,也习惯了服从丈夫的意志,穿的次数多了自然也就习惯,到后来更是成为潜意识的一部分。现在阿依就算穿着高跟鞋爬山也行动自如,她的整体观念也随之改变,不再像从前那样认为肥实粗壮的女人才是美丽加性感,只有苗条的身材才能吸引来自丈夫的注意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