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贾诩而言,并不在意是否当官,是否出人头地,能升为高官当然好,但贾诩更重视家族的利益,他贾诩能不能使贾家成为大汉的名门世家,这才是重中之重,任何危害到这个利益的行为,他都一定要坚决铲除。
他并不是想替儿说情,维护儿的官职,当然他也不希望儿罢官入狱,他只是希望儿不要再做官,以免危害到他的家族利益,而替自己管管家务,其实也不错。
汉王显然明白他的苦衷,替他解决了这个难题,使贾诩心中感激万分。
这时,刘璟笑着将爵印递还给他,贾诩不好意思地收了回去,他也觉得自己有点冲动了,怎么能用爵位来说事,这岂不是威逼汉王吗?
“殿下,老臣惭愧!”
刘璟想起一事,又笑道“这几天尚书省正在商议职田和爵田之事,这件事拖了很久,再不实施,功臣会寒心,臣的生活也会受到影响,我不妨稍微透露一点消息给贾公,县侯的爵田是顷土地,如果贾公看中那块官田,不妨告诉我。”
贾诩也笑道“我确实有一个想法,能不能封给我家乡之地。”
“贾公的家乡是武威郡姑臧,但那边的汉民大多迁到灵州去了,现在主要以农耕羌民为主,要恢复从前的情形,至少要五十年,不如贾公与我做邻吧!封到雍县如何?”
贾诩点了点头道“能和殿下为邻,是老臣的荣幸。”
这时,刘璟瞥了一眼桌上的玉盒,微微笑道“贾公似乎还有什么事情找我?”
“老臣确实还有一件事找殿下!”
贾诩取过玉盒,递给刘璟,“这是今天中午宝斋大掌柜送给我那不成器的儿之物,着实令人惊讶。”
贾诩打开盒,里面是数十颗璀璨夺目的明珠,大小均如鸽卵,名贵异常,“殿下,这是五十颗明珠,据说还只是定金,事成之后还有重谢,老臣不敢受此重礼,也不想参与朝政。”
说完,贾诩把明珠推给了刘璟,尽管明珠熠熠闪光,但刘璟心中却慢慢升起一股怒火,他当然知道宝斋是费家的产业,费家在刘璋时代便号称蜀中第一世家,家资巨万,不仅田产多,而且经营着蜀中最大的布店和珠宝店,其财富不亚于陶家。
随着汉国的扩张,费家的产业更是蓬勃发展,虽然在土地兼并方面受到钳制,但珠宝店却变成了天下第一大店。
长安的宝斋正是费家的产业,刘璟本来就对费家不肯放弃蜀中土地而颇有微词,现在费观竟然暗中行贿贾诩,这就让刘璟有点忍无可忍了。
不过作为上位者,最主要的一个质就是喜怒不能形于色,刘璟也渐渐做到了,他心中恼怒,却淡淡笑道“这些明珠贾公要送给我吗?”
贾诩叹息道“如果殿下不收,老臣只能让犬还给费家。”
“我觉得还给费家比较好,这件事最好我什么都不知道。”
“多谢殿下体谅微臣的苦衷。”
贾诩很清楚,如果汉王真的收下,自己就要得罪费观了,汉王知道了这件事,然后自己把明珠还给费家,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刘璟起身在房间里来回踱步,来到窗前负手望着窗外,当初在建业,虞翻就直言不讳指出汉国多相制的不足,五相国任职时间长,影响了其他官员的机会,其次自己并不是唯才是举,而是为了平衡各方利益。
若论才干,费观远不如马良,董和也比不上他儿董允,甚至徐庶也不如庞统,所以当合肥战役结束后,他便开始考虑制变革。
经历汉末衰败,公九卿制的弊端显露无疑,曹操也开始着手改革,历史上的省六部制就是对汉朝灭亡的反思,在魏晋时代渐渐形成,最后成熟于隋唐。
而刘璟也希望能使权力互相制衡,用中书相权制衡君权,用门下侍中制衡尚书六部,用御史监察制衡官。
在平定河西之乱后,他正式着手改革,换相国已是必然,甚至他还没有考虑好如何换相,各种私下的活动就开始了。
“殿下,老臣有个建议,不知殿下是否愿听?”
刘璟转身笑道“贾公是我的幕僚,我怎会不听幕僚的建议,贾公请说。”
“殿下,老臣理解殿下励精图治之心,也完全支持殿下的换相的想法,但老臣认为,多相制是殿下和官们妥协的产物,有利于激励官们的进取精神,也有利于汉国夺取天下,所以老臣建议,不管怎么改变,多相制之本不能变,最好是进行完善,否则会让汉国的社稷不稳。”
贾诩一番苦劝让刘璟连连点头,刘璟笑道“我不会废除多相制,我也不会激进改变,正如贾公所言,我尽量完善多相制,当然,也不会因为费观送重礼给贾公,我就对他严加惩处,这点心胸我还是有,不过费观在一些根本问题上的所作所为,也影响到他的前途,我不是指送礼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