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宓先下去休息了,内堂上只剩下孙权君臣人,这时,孙权叹口气道“我们究竟要不要曹军离去?”
张昭迟疑一下道“之前吴侯不是公开表过态,希望曹军撤离江东吗?”
孙权摇了摇头,“那是去年十一月的事情,当时曹操和曹丕都没有理会,现在形势又有不同,曹军已经撤回淮河以北,如果江东的曹军再走,恐怕我就没有助力了,但曹军若不走,我又无法负担军队的钱粮开支,说实话,我处境两难啊!”
说到这,孙权又取出一封信,递给张昭和步骘,“这是前天曹操命人送来的一封紧急快信,曹操的意思是希望我们能公开挽留曹军。”
张昭和步骘都不由一愣,他们竟然不知道曹操送来了这封信,吴侯也没有告诉他们,张昭急接过信看了一遍,孙权注视着他问道“布是什么态?”
张昭将信递给步骘,沉吟半响道“微臣以为曹操是受制于和刘璟的协议,不得不表示撤军,但他又不想离开江东,所以就希望由我们来挽留,这样他就可以给刘璟一个交代。”
“长史的意思呢?”孙权的目光又转向了步骘。
步骘叹了口气道“曹操是想把责任推给我们,其实责任什么倒无足轻重,关键是汉军是否会从湖撤军,如果汉军不肯撤,那曹军也最好留下,但如果汉军肯撤,曹军也就没有必要留在江东了。”
步骘看得很透彻,直接点到了问题的根源,最好双方艘能撤军!
只是汉军撤军的要条件是曹军要离开,这就使得江东必须冒一个险,先让曹军撤军,然后再和汉军谈判,孙权沉思良久,终于点了点头,“曹军留在江东,作用其实也不大,反而会给刘璟一个进攻的借口,也罢!我们就明确表态,曹军必须撤离江东。”
毗陵郡也就是今天的常州一带,在国时期,这里是江东的屯田重地,江东特地在此设置了毗陵典农校尉,负责屯田。
但在合肥之战期间,曹操为了协助江东对抗会稽郡汉军,命大将于禁率两万军队进入江东,便驻扎在毗陵郡,一晃已过去了大半年,严重影响到了江东在毗陵郡的屯田。
此时合肥战役已经结束,曹军全部退到了淮河以北,按照双方的协议,于禁的军队也必须退到淮河以北,只是于禁的军队是由曹操亲自部署,不属于曹丕管辖,所以他的军队北撤,必须要有曹操的命令。
当然,曹丕和刘璟签署的停战协议代表了汉魏两国,于禁也必须遵循,只是这中间有一个时间差问题,需等曹操批准了停战协议后,再下达命令,让于禁军队北撤。
这是必须要做的流程,用通俗的话说,急也急不来,不过汉曹两军不知签署了多少协议,大多数都没有遵守,双方也习以为常,曹操也不会把合肥签署的协议当回事,在他看来,合肥之战不过是实力不济,用一种体面的方式败退罢了,一旦恢复了实力,他还会派军队南下夺回合肥。
同样,一旦汉军有足够的实力,他们同样也会找借口撕毁协议,大军渡过淮河北上,绝不会真的受制于两年停战期限。
也正是双方心中有默契,所以曹操实际上并不想撤回江东的曹军,他希望用这支军队来牵制汉军进攻江东,从而保住江东。
不过曹操却没有考虑到江东的承受能力,没有想到江东会负担不起曹军的钱粮开支,孙权已公开表示,希望这支曹军能尽快撤出江东。
但更让曹操为难的是,尽管曹军已经从寿春北撤,但彭城的汉军却迟迟没有南撤的意思,尽管双方都没有明言,但曹操心里却明白,如果江东的曹军不北撤,那徐州的汉军也不会南撤。
正是考虑到一点,曹操便给于禁发来一封紧急鸽信,信中原则上同意于禁北撤,但要看江东的态,也就是说,江东如果不让曹军北撤,那曹军就继续呆在毗陵郡,至于徐州的汉军迟迟不肯南撤,曹操会再和刘璟交涉。
孙权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才派步骘和秦宓同去毗陵,明确表明江东的态,希望曹军撤离江东。
毗陵县城外的曹军大营内,于禁独自一人坐在大帐内,显得心事重重,在桌上放着一封信,是他族弟于泽刚刚派人送来。
于泽在南阳投降汉军之事,于禁也有所听闻,刚开始他颇有些紧张,唯恐于泽会连累到自己,但曹操依旧任命他为驻江东的曹军主帅,于禁这才松了口气,曹操对自己的信任,他也深为感激。
而此时于泽写来了一封信,建议他看清天下大势,及早做出明智选择,同时信中还透露,汉王对他特别重视,他若投降,必会得到汉王的重视。
其实于禁也很清楚形势对曹魏一步步不利,汉国不仅军事上和国力上超过了曹魏,而且刘璟定都长安后,便取得了政治上的优势,天下人已经渐渐忘记了邺都的傀儡天,而把刘璟视为大汉王朝的继承者,刘璟统一天下只是时间上的问题。